和美乡村入画来——道真自治县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
和美乡村入画来——道真自治县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
和美乡村入画来——道真自治县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
仲夏时节(shíjié),行走在道真(zhēn)自治县(zìzhìxiàn)的青山绿水间,青瓦白墙的仡佬族民居掩映在翠色中,洁净的硬化路串联起(qǐ)果园与稻田,潺潺溪流倒映着村民忙碌的身影。这份诗意栖居的画卷,源自全县14个乡镇深入开展的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人居环境整治行动。
今年以来,道真自治县(zìzhìxiàn)以学习运用“千万(qiānwàn)工程”经验为主线,通过清乱堆乱放、清残垣断壁,改厕改圈,打出(chū)治理农村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的“组合拳(zǔhéquán)”,探索出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在忠信镇明星村,清晨的薄雾尚未(shàngwèi)散尽,由党员干部(dǎngyuángànbù)、村民代表、志愿者组成的“环境护卫队”已开始忙碌。
他们手持扫帚、铁锹,对房前屋后(wūhòu)、道路沟渠进行“地毯式”清理。“我们采取网格化治理模式,将全村划分为23个责任区,包组干部每天(měitiān)巡查(xúnchá)环境卫生。”忠信镇明星村党总支部书记(shūjì)、村委会副主任韩宏帮说。通过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镇转运(zhuǎnyùn)”的垃圾处理体系,全村生活垃圾收运效率提升40%。
这样的场景正在道真全域上演。平模镇创新实施(shíshī)“五边区域(qūyù)”整治,聚焦街边、路边、村边、山边、水边重点区域,建立“发现(fāxiàn)-整改-销号”闭环机制。
截至目前,该镇摸排发现(fāxiàn)农村残垣断壁59处,积极开展公共区域清洁行动111次,发现需整改畜禽圈舍15处,摸排需改造户厕建三格式162户,优先对沿街、集镇启动改造,已开工15户,制止(zhìzhǐ)村民随意排放污水、随意丢弃垃圾80余起,干部入户动员农村家庭(jiātíng)开展“四净(sìjìng)”活动,累计入户走访(zǒufǎng)宣传260余次。
“我镇将以(yǐ)此次行动为契机,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动态监管整治成效,切实防止问题(wèntí)反弹,持续巩固整治成果,推动‘两清(liǎngqīng)两改两治理(zhìlǐ)(zhìlǐ)’与乡村振兴有效(yǒuxiào)结合、深度融合,打造环境美、产业好、治理优的美丽家园。”平模镇人大主席彭锋表示,该镇将创新采取“互联网+”方式,持续加强宣传引导,培育村民群众文明生活习惯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大磏镇推出的“积分超市”成为激发群众内生(nèishēng)动力的金钥匙。村民参与(cānyù)沟渠清理、违建整治等(děng)志愿服务,可按服务时(shí)长兑换洗衣粉、食用油等生活物资。“上次参加河道清理得了20积分,换了瓶洗洁精。”文家坝村村民张大姐展示着积分存折。
“张叔,今天我们一起把门前(ménqián)杂物清理一下……”听到声音,河口镇车田村向阳组村民张友平应声而出,扛起工具加入清扫队伍里。队伍中,大家分工协作,有的手持竹扫帚(sàozhǒu)打扫道路(dàolù)垃圾(lājī),有的清理门后堆积的柴火,有的搬运废弃家具,邻里间默契配合,现场欢声笑语。
“村干部经常来动员,我们参与的积极性也高,大家一起动手搞卫生,现在(xiànzài)环境干净(gānjìng)整洁,住着(zhe)特别舒心。”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坝,张友平说。
车田村的变化,只是河口镇推进(tuījìn)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连日来,在河口镇的大街小巷,垃圾(lājī)清运(lājīqīngyùn)车穿梭街巷清运垃圾、居民自发清扫门前屋后、河道清淤作业热火朝天……
河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镇将不断(bùduàn)探索(tànsuǒ)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加大宣传力度,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,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进一步提升乡村(xiāngcūn)人居环境品质(pǐnzhì),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。
站在(zài)新起点,道真自治县将持续深化(shēnhuà)“千万工程”经验(jīngyàn),推动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、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让更多村庄实现从“一处美”到“全域美”、从“环境美”到“发展美”的(de)跨越,在黔北大地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(lǐjié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